春去冬又来
成都又在下雨。
一个多月前到几天前,成都就没出过太阳,我感到几乎整个冬天都被厚厚的云压住,把空气压的凝重浓厚,让人喘不出几口气。在烦闷的时候下楼走走,反而总觉得胸里憋着一口气,狠狠吐也吐不出来。但压力还是让我不得不下楼——这么阴湿的天小区里也不会有几个人,我就揣着烦闷的心和有些波动的心跳,在光秃秃的小区里逛,走遍它每个我记下的的角落。
小时候听到“光是魔术师,将大地变得五颜六色”这句话的时候非常被惊艳到,随口说出几个印象中非常深刻的场景都少不了光带来的鲜明度。在楼顶看到的日出第一缕光带我走过好多天;某天在家隔着擦的锃亮的窗玻璃,吹着空调,看到阳光在玻璃水杯中的折射;在树林中看到的丁达尔现象;印象最深的还是在noi前在cq集训时,阳光下凌乱的建筑切开的红色的砖、蓝色的天和绿色的草,光将它们染为亮红色、淡蓝色和油绿色。
现在云把光过滤成灰色的,现实把这位魔法师变成了麻瓜,让人想把照片拍好看都要调半天饱和度。
呼吸一口灰色的空气,我融入灰色的现在。
我看着灰色的天空和水泥:有灰色的光吗?按照光学来说没有,灰色是色彩的缺失,阴影是光的缺失。但灰色这种缺失本身被当作了一种颜色而存在,感官系统的缺失却被思维捕捉。人们用灰色构建建筑与墙垣,用其它颜色粉刷它们,最终这些颜色再剥落、消逝,回归到灰色。甚至不需要时间,仅仅是光的缺失,所有有序色彩就已经溶解于无序的灰之海。
前几天终于出太阳了,天空莫名其妙万里无云,蓝得透亮,光毫无保留地洒在大地上,赶走灰色。可惜我起床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了,太阳已经移动到了天的边上。成都楼下一群老大爷搬着椅子晒太阳喝茶打牌(欸呦内可巴适嘞嘎),享受着光。到太阳真出来的时候,反而是社恐、昼夜颠倒的作息、电脑和懒惰把我留在了家里,其实阳光好像就那样,仅仅是在隔着窗看看那些色彩便感到满足,好像也没有必要专门为它下楼一趟。
太阳很快落山了,后悔自己没下楼一趟。
云又回来了,人们都很熟悉他带来的灰色。
在光照不足的这段时间,我仍然出来闲逛了,自从太阳上次离开后,我看到樱花散落、三角梅抽芽、红枫变红,我看见了蝌蚪长腿,鸟儿遍地走,松鼠开始出动(当然还看见了猫狗发情),最棒的是,我没看见啥人。
阴云和寂静中,我渐渐意识到到,人和其它动物其实不太一样。动物们真诚地崇拜太阳,每天接受大自然的第一缕光,无论光的强弱冷暖,都以着充满生命力地姿态存活着。而我们很多时候,只是被镜子反射的光、屏幕发出的光、他人眼里透出的光照亮着,也许丧失了对很多一直在那里的光的觉知,和“光源”隔离时,便会感到压抑。
我终于长出一口闷气,但是成都真的还在下雨。
盼此雨尽 冬去春来